本篇内容由观看随记简单整理而来,并非三岛由纪夫的文学爱好者,事实上对日本文学大多也不持积极态度,但对60年代以来至今的日本左翼运动略有了解,以非三岛由纪夫一方的立场撰下本文,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资料图)
实际上本片对东大纷争中“安田讲堂攻防战”一段的起因描述也有误,由于麦克阿瑟的医学制度改革引起医学院学生的反抗,这一事件在此不多赘述,但在68年6月由医学院学生占领安田讲堂后时任东大校长大河内引领机动队进入学校镇压的事件遭到了学生的极大反弹,自此东大除法学院外的大多数派系都加入了对学校的封锁(后来法学院也加进来了),此后元东大校长在内的领导层集体辞职,由法学院教授加藤代理校长并同意警视厅进入学校“维持秩序”,但机动队强行闯入学校拆除障碍的行为遭到了学生们的顽强反抗,由此也就发生了“安田讲堂攻防战”。
这两句话是不能这么说的,从法律上来看自卫队不是军队而是政府公务员,作为非正常国家的日本在法理上就是不能出现自卫队向军队的转变,那他依然把自卫队视作军队去搞那些cosplay践行自己的武士道理念岂不就是很可笑,更何况安保斗争中不乏有激进者是直接反对日本这一非正常国家的“国防”伪命题的;而学生打扮成工地出来的并非有意如此,安全帽的属性是什么:一般人手边最容易获得的简单有效防具,那你不能只允许机动队有带面具的头盔、盾牌、高压水枪、催泪弹和警棍,学生只能拿头挨打吧?这岂不是金兵有狼牙棒宋人有天灵盖?
看一位小丑:(此前三岛试图说服学生他的天皇理念)
实际上我也很想笑,尤其是这位“学者”对三岛“人格魅力”快溢出屏幕的崇敬,对于学生而言,“天皇”是实在的应当被废除的存在,这个时候三岛再去和他们讲赋予这个词什么“日本文化特征的汇总”之类的意义并希望得到认可,这不就是很可笑的吗,恐怕这才是当时的情况罢。
实际上他做不到这点,所以他才会希望抽象出一个学生同样能接受的概念的“天皇”去建立一种共识,而无国际的新主义与传统日本式的精神正是三岛与芥正彦们的分歧所在,在这个最基本的前提下,再想通过概念的混淆泛化在双方建立关于主义的共识怕也是不切实际的。
纪录片插入的盾之会成员采访内容基本可以快进不看,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些内容完全没有价值。
对于安保斗争,相比我这个外人的转述,前进社刊早有大量文章进行阐述,安保斗争不是发展日本自身的防卫力量,而是根据和平宪法对其“国防”的伪命题进行否定,日本左翼的反战运动主张实际上是相当彻底的,感兴趣可以自己详细了解。
芥正彦的认识是十分明晰的,但对于要将这样一个荒唐的怪物改造成什么,双方的对立同样是根本的、无法达成共识的。所谓“互相理解”并不代表要基于此达成任何妥协性的共识,这点是要被强调的。
片尾提到三岛由纪夫的滑稽结局(这个评价是我加的)和浅间山庄事件,自此以后日本年青人逐渐抛弃了激进的革命斗争,这个原因确实在时间上和浅间山庄事件有点联系,1972年 大家都懂,没必要点明了,这里应该有頭腦警察乐队的一首歌,同样是72年所做。
《言い訳なんか要らねえよ》: /m/song?id=22723097&userid=1783580683&dlt=0846
对于影片内容的评鉴也就到这里了,这个纪录片对三岛由纪夫的倾向还挺明显,但如果预先带入你自己的立场的话,实际上也不会有太多影响,如果还是担心那就如我所言,将“学者”与盾之会成员之类崇敬者的访谈内容全部快进,对另一主角芥正彦的访谈倒是值得一看,其余精力则关注69年的录像本身。
当然,如果只是希望了解日本左翼运动史的话,这部影片不值得你花费时间。
写在最后是对三岛由纪夫本人的一些看法,芥正彦认为三岛那场滑稽的死亡表演“死得好”,我十分同意。这不仅是由于他那套荒诞理论的破产,同样也有三岛之死得起所愿的意味在。以一个主义上的对立者来看,三岛毋庸置疑的是必须反对的敌人,不过以其个人气度来看,我也乐于为他点一根烟,相比于无聊的主义上的辩论,或许相约去剑道馆讨教在私人层面更能让双方达成共识罢。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岛确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难以打倒的对手,我向往他充沛的武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