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 > 正文

品读|蹭饭这件事儿

2023-08-12 06:08:35    出处:半月谈

*本文为《品读》2023年第8期内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女儿偶尔去小伙伴家玩耍,我妈都不忘叮嘱要在饭点儿前把她接回来,说若是待到别人家里开始做饭,就不太礼貌了。

对此,我赞同。这个年代,别说留在别人家吃饭,单单是去别人家里,本身也属冒失之举。也只有小孩子还能偶尔互相串个门儿,换作成年人,再好的朋友约见,也一定是在外面的。家庭的私密性已经越来越被认可和尊重,如今即便邻居数年门对门的,谁又去过对方家里呢?

但以前不是这样的。曾经的邻里之间、小伙伴之间、同事朋友之间,互相串门实属寻常,在别人家蹭饭也微不足道。我自己当年就是个爱蹭饭的小孩,坚信“别人家的饭总是更香”这一信条。

我妈当年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子,坦言嫁给我爸之前,从来没进过厨房,后来成了人妻人母,厨房于她也是个完全不得要领之地。我爸还好,能做几个菜,可主食全然不会。

小孩子口腹之欲强烈,如此一来,馋虫想要得到缓解,便只有蹭饭这一个途径。

当时最常蹭饭的人家,是住在我家后面一排平房里的王阿姨家。我和王阿姨的小女儿是闺蜜,用我妈的话说,有那么两年,我恨不得“长在王阿姨家”。

王阿姨最拿手的是烙煎饼,每隔两三天就会烙一打。她将一小盆面糊均匀摊开在圆形的热鏊子上,面糊慢慢焙熟,呈现出金黄色泽,散发出浓浓的麦香……每一次,我在旁边看着,都会不停咽口水,直到王阿姨把恰到火候的煎饼飞快地、完完整整揭下来,一边散热,一边叠成长方条递到我手中。

那时候我不过七八岁,却能一口气吃掉两张刚刚烙好的煎饼。每次吃饱解了馋,王阿姨还会叠上几张,包在干净柔软的笼布中,让我带回家去。

我当时认定王阿姨和我妈要好,于是把在王阿姨家蹭饭这件事视作理所当然。而我妈也从未阻止过我的行径,我带回来的煎饼,她也收得坦然。

后来我才知道,每隔一两个月,我妈便会给王阿姨家送袋面粉——那时候粮食采用供应制,王阿姨家孩子多,粮食总不够吃。我妈默许我蹭饭,其实也刚好合理赞助一下王阿姨家。

我贪图的是小孩子的口腹之欲,而我妈和王阿姨,则是彼此心照不宣的情意。

还有邻居小宋阿姨家,也是我的蹭饭根据地。

小宋阿姨的手擀面做得好,她压根不用打卤,只消葱花炝锅,煮出来便香飘十里。每次她家做手擀面,我都恨不能翻墙而过。

小宋阿姨也疼我,面条下了锅,便会隔着墙喊我一声。

我妈也不拦着,但在我出门前,总是拿点东西让我带过去:几个苹果、一盒点心,有时也会是一棵简单的大白菜。小宋阿姨随手收下,一边给我盛面,一边隔墙跟我妈打招呼。我顾不上管她们,一边吹着面碗里的热气,一边大快朵颐,一碗下肚,撑得心满意足。

记忆中的那个大院里,相熟的小伙伴家我差不多都去蹭过饭,他们也都在我家吃过觉得“美味”的食物,因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都很融洽。逢年过节,彼此间也总是有来有往,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热络。我真的很喜欢那个可以随意蹭饭的年代,喜欢人和人之间那种简朴纯粹的信任和亲近。

当然,我也喜欢如今的家庭越来越有的私密性,喜欢人与人之间的理性尊重和边界感。

很幸运,两个截然不同年代的好,我都曾感受过、感受到。

作者:妞妞

责编:张子晴 / 校对:郭艳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消费
产业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这里的村容美不美,竟然是小伢们说了算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这里的村容美不美,竟然是小伢们说了算---8月4日,
《博德之门3》M站评分增至18家:仍保持97分高分 随着更多媒体通关《博德之门3》,该作在M站的评测已逐渐多了起来,截至
从1到500万 全球新能源车的里程碑,比亚迪达成了! 8月9日,比亚迪汽车第500万辆新能源车正式下线,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达
创建跨物种数据库和通用“时钟”,从DNA变化可推测哺乳动物寿命 科学家在哺乳动物衰老和寿命研究领域取得了重磅成果。美国加州大学洛杉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