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有了签约律师的介入,我家的征地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了。”近日,在入户走访的时候,农户李某开心地跟驻村工作队员说。原来,岳圩口岸高速征地征到李某家的地块,双方在征地补偿方面存在争议,后来在家庭签约律师的协调下,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双方对处理结果都很满意。这是靖西市汉邦村实行家庭签约律师制度彰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岳圩镇汉邦村通过监督村镇一体化,建立村、屯两支监督队伍,强化党务、政务、财务“三务”公开,评选镇、村清廉家庭、文明家庭、书香家庭、和谐家庭四类家庭,深化政治、法治、德治、自治、贤治五治融合的“12345”工作法,做活“边”字文章,以“督责兴边”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
推进组织建设,强化监督力量。该村狠抓村“两委”班子建设,选准、配强“领头雁”,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在群众中口碑好威信高的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增强了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同时选配党员和群众代表参与村务监督。建立班子分工责任制、廉政把关制度、财经审批制度等相关组织决策和监督制约机制。完善村级专项监督工作站建设,建立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专项监督工作站协同联动工作模式,织密农村基层权力运行“廉政防护网”,为清廉乡村建设保驾护航。加强村干部纪律建设,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学习及执行情况列为村“两委”干部的考察考核内容,坚决防止和纠正在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委有关乡村振兴部署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的行为。通过不定期组织学习法律法规、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典型案例、上廉政党课等形式,以案明纪肃纪,增强村干部纪律意识,筑牢纪律红线,锻造过硬作风。
规范权力清单,强化“三务”公开。坚持“内容深化、指标量化、台账简化、监管强化”的原则,把原来村里多、杂、散的规章制度转化成可操作性强的规则条款,制定出台村居“小微权力”清单27条,涵盖村班子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民主议事决策、民主管理监督、社会管理服务、工程项目管理等七个方面,厘清小微权力边界。重点对涉及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三资”管理、惠农政策落实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出细化要求,规定了17个“硬性指标”,督促村干部用权从“集中封闭”向“民主公开”转变,确保小微权力寻租“零空间”。此外,全面落实村级重要事项、重要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制度,完善公开目录,规范公开内容、形式、程序和时间,推动村级“三务”公开从办理结果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扩大群众知晓面,切实提升监督实效。
完善基层治理,培育廉洁新风。汉邦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六传六习”活动,通过开展理论宣讲、志愿者服务、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村民宣传廉洁文化,引导教育群众遵守德治礼序、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发挥乡村文化影院平台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村庄发展的各方面,转化为村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发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在基层民主自治中的“软制度”作用,为村(居)民行为举止提供衡量标准,深入推广“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整治一张图”等乡村治理典型做法,大力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统一统筹安排村里的重要事项,有事村民就坐在“和谐亭”里一起商量。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讲堂,发挥道德教化在乡村熟人社会中的作用,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引导村民涵养民风,推动移风易俗,培育干事清廉、干群清廉的新风气。
2020年以来,汉邦村先后荣获百色市产业兴旺红旗村、生态宜居红旗村、生活富裕红旗村、乡风文明红旗村、治理有效红旗村等五面红旗,获评自治区清廉示范村、广西乡村振兴示范村、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优秀试点村、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五星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罗高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