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文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尹传刚
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开通高考分数查询,高考志愿填报即将开始。如何凭借自己的分数选择一个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成为很多考生及家长面临的又一场“大考”。在新高考背景下,志愿填报在给予考生更大选择权的同时,也提高了填报难度。
于是,各类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应运而生,且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16 年,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为 1.3 亿元,到2022 年,这一数据突破 8.8 亿元,6 年间增长了约6.8 倍。艾媒咨询预测,2023 年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预计达到 9.5 亿元。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 13 日,我国高考志愿相关企业达 2597 家。可以说,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是相当火热。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一市场还很不规范。业内机构鱼龙混杂,指导老师水平良莠不齐。 既有“高考志愿规划师”以不菲价格提供“一对一服务”,也有平台宣称引入了“人工智能、AI填报”这类新型工具,可以按照指定分数查找院校、名次,模拟高考志愿填报,智能推荐报考院校。一个扎心的事实是,一些所谓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其实也是速成,只经过几天培训就匆匆上岗,按照培训时的“台词”提供指导。国家从没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那么,“人工智能、AI填报”靠谱吗?其实AI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工具。“高考志愿填报”类App的运算逻辑和数据储备,均来自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平台上的公开信息。通常情况下,考生填入所在省份及考分,这类App就会根据算法给出推荐学校,并给出上线概率。 质而言之,它所做的其实是纯工具性的数据分析,可以参考但不能过分依赖。
一方面,AI志愿填报软件本身质量良莠不齐,给出的建议五花八门。比如,相同的考生,在使用不同的“高考志愿填报”类App时,得到的建议并不一致。有家长买了多家“高考志愿填报”类App,这些App给出的填报建议几乎没有重合的院校和专业,让人无所适从。
另一方面,高考填报不能只看往年报考数据,其涉及更为复杂的因素,包括人的心理、社会舆论、招生政策、学校动态等等,这已经超出了AI的运算逻辑。 总之,考生千万不要把AI当成决定自己报考专业、报考志愿的“神器”。
高考志愿填报对考生和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关键起点,对于院校、专业、地区的选择,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 作为志愿填报的第一责任人,考生要把自己的人生方向考虑清楚,结合兴趣、能力、性格、求职意愿和就业前景等要素填报志愿,决不能把命运选择的权利彻底交到“高考志愿规划师”或者冷冰冰的“工具”手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