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án juān。释义回为形容姿答态美好;古诗文里多用来形容女子,也形容月亮、花等。出自《文选·张衡<西京赋>》:“嚼清商而却转,增婵娟以此豸。”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婵娟
chánjuān
(1) [graceful]∶姿态美好
不醉莫言还,请看枝间。已飘零一片减婵娟。——《金瓶梅》
(2) [beauty]∶美女
绮窗罗幕锁婵娟
(3) [the moon]∶月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姿态美好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嚼清商而却转,增嬋娟以此豸。” 薛综 注:“嬋娟此豸,姿态妖蛊也。”一本作“嬋蜎”。 唐李商隐《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 元沉禧《一枝花·赠人》套曲:“腰肢嫋娜,体态嬋娟。”
(2).指美人。 唐方干《赠赵崇侍御》诗:“却教鸚鵡呼 桃叶 ,便遣嬋娟唱《竹枝》。” 元李致远《新水令·离别》曲:“青锁畔,綉幃前,少箇嬋娟,酬不了少年愿。” 清洪昇《长生殿·夜怨》:“笑君王见错,把一箇罪废残粧,认是金屋嬋娟。”
(3).形容花木秀美动人。 三国 魏阮籍《咏怀》之二六:“庭木谁能近?射干復嬋娟。”《文选·成公绥<啸赋>》:“藉皋兰之猗靡,荫脩竹之嬋娟。” 李周翰 注:“嬋娟,竹美貌。” 宋梅尧臣《邵郎中姑苏园亭》诗:“薄城万竿嬋娟竹,籐缆繫桥青板船。”
(4).指花木。 宋晏殊《采桑子·石竹》词:“试摘嬋娟,贴向眉心学翠鈿。” 宋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嬋娟一种如冰雪,依倚春风笑野棠。”
(5).形容月色明媚。 唐刘长卿《琴曲歌辞·湘妃》:“嬋娟 湘江 月,千载空蛾眉。” 宋张孝祥《虞美人》词:“满庭芳草月嬋娟。”
(6).指代明月或月光。 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嬋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风吹 列子 归何处?夜夜嬋娟在柳梢。” 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长空万里,见嬋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
(7).轻盈飘舞貌。 南朝 梁沉约《咏雪应令》:“夜雪合且离,晓风惊復息,嬋娟入綺窗,徘徊騖情极。”
(8).犹婵媛。情思牵萦貌。 南朝 梁江淹《去故乡赋》:“情嬋娟而未罢,愁烂漫而方滋。” 唐李白《古风》之五一:“虎口何婉孌, 女嬃 空嬋娟。”